潍坊为何一定要“走在前列”?
于变局中开新局
潍坊为何一定要“走在前列”?
挥手告别不平凡的2020,我们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展望更加辉煌的“十四五”。
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先进制造业强省等“九个强省突破”的目标,擘画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山东“蓝图”。
“争当排头兵”,是摆在山东16地市面前的共同任务。而在这其中,作为山东的经济大市、农业大市,潍坊又给自己定下了“必须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
于潍坊而言,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念,用好改革攻坚冲击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既是“走在前列”的潍坊底气,更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坚持的潍坊路径。
树立“六大决心”
何为“走在前列”的潍坊路径?
日前发布的《中共潍坊市委关于制定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打造全国高端制造业高地、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高地、区域性对外开放高地、区域性人才高地、区域性创新高地、区域性文旅康养高地等“六个高地”的战略定位。
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表示
提出打造“六个高地”,主要是基于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和潍坊市的比较优势。
将“六大高地”的目标抽丝剥茧,它们或是潍坊的优势产业,或是潍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需产业。如潍坊的制造业基础好,农业全国领先,开放水平较高,创新基础较好,文旅资源丰富,康养需求较大。
惠新安解释说
这些产业中,有的潍坊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必须勇当“排头兵”;有的虽还没有形成优势,但潍坊有资源、有基础、有条件。
从这一角度来说,“六大高地”更像是潍坊针对六大领域、激发六大优势, 在山东“走在前列”的“六大决心”。
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潍坊制造业正在“腾笼换鸟”中焕发无限活力。
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田庆盈介绍说
潍坊聚力培育“十强”产业,以“四新”促“四化”,新动能加速崛起壮大,成为潍坊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0年潍坊“十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1%、较2017年底提高4.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25.1%、较2017年提高5.55个百分点。
借力全国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打造形成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优势。
据田庆盈介绍
自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潍坊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17.6个百分点、跃升至全省第5位。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11项主要指标中,10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田庆盈说。
于潍坊而言,经济运行指标好于全国、好于全省、好于上半年、好于预期,是这座城市在考验与困境之中焕发出的城市发展韧性,更是潍坊面向“十四五”、迎接更多机遇、接受更多挑战的信心所在。
突破科技创新
潍坊敞开制造业与农业场景
回顾“十三五”,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潍坊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540余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北航歌尔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居全省第3位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潍柴集团……
这是潍坊三年来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更是潍坊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不竭动力。
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潍坊再次将目光聚焦科技创新,聚焦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成果少、转化慢,创新活力相对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等痛点。
对此,《建议》提出强化创新载体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一揽子举措,加快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
而对潍坊来说,如何以科技创新驱动优势产业的发展,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
敞开制造业与农业场景的潍坊,需要接纳更多创新创业要素的加入。
以特色产业体系为例,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无论是旧动能转换还是新动能的迸发,科技创新都是转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对照《建议》提出的潍坊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而在打造现代农业体系的进程中,科技创新亦是重要的驱动力。
对农业大市潍坊来说,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创新体系,或将成为潍坊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重塑开放路径
潍坊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回顾“十三五”,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潍坊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潍坊是内陆地区和半岛地区的几何中心,优越的的地理位置为潍坊埋下了一颗名为“开放”的种子。
曾几何时,开放为潍坊产业迭代升级、弯道超车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如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开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当区域协同发展的东风吹来,山东以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开启了新征程,潍坊需要在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同时,在胶东经济圈中不断探索“开放”的路径。
“战略支点城市”,这是潍坊在“双循环”中的新定位,作为经济大市、人口大市,潍坊的市场空间广阔,拥有4000多家外贸企业和900多家外资企业,贸易伙伴遍布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陆港、海港、空港一应俱全,京沪高铁二通道、机场迁建等加快推进,成为潍坊扩大开放的基础。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惠新安表示,畅通国内大循环,意味着在坚持深化对外开放的同时,做好“对内开放”的新文章。
根据《建议》,潍坊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一方面
用活用好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全面打造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潍坊联动区,积极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区域性对外开放高地,力争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中谋求主动、更好发展。
以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为例,2017年7月,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再次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首个转型升级之后获批“一区两片”综合保税区,成为潍坊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开放创新的突破点。
据介绍,潍坊综合保税区将培育开放型产业链,并着力培育虚拟/增强现实、新能源动力、保税物流、大宗商品贸易4大主导产业,此外,将对外开放与新经济产业结合,引进了日本夜市、韩国邮政购等跨境电商企业。
另一方面
作为半岛城市群和胶东经济圈重要支点城市的潍坊更需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城市,通过与沿黄城市、胶东经济圈、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在合作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共赢之策。
借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潍坊市已在高密规划建设了青潍一体化先行区,成为半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也为潍坊接轨青岛、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全球市场打开了大门。
回首来路,不平凡的2020已经画上句号,备受期待的2021正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唯有破局,才能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前行。
我们也期待着正在破局的潍坊,将以更具优势的“六大决心”,以更具活力的创新动能,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路径,于变局中开新局,向世界展现这座“黄金城市”的无限潜能。
园区推荐